2024年银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走?

元描述: 探讨2024年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息差收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乏力、资产质量面临压力等问题,解读“五篇大文章”指引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及如何抓住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等机遇。

引言: 2024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呈分化态势,美国和亚洲新兴市场表现相对强劲,但欧元区、英国等经济体仍处于弱复苏进程。总体来看,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回落速度放缓,未来货币政策仍有不确定性。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0%,但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国际环境不利影响也给银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增长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将深入探讨2024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结合最新政策和行业趋势,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分析和解读。

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2024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整体保持增长,但分化较为明显。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为12574亿元,同比微增0.36%。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87%和-1.94%;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增速分别为1.41%、4.32%、5.96%、28.45%。

息差收窄压力巨大

银行业面临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挑战就是息差收窄。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银行的存贷利差持续收窄,直接影响了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

今年2月份和7月份,1年期、5年期以上LPR两次下调,市场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随后,主流商业银行也跟进调降存款挂牌利率,目前六大行的定存利率告别“2”时代。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银行业的净息差由2023年上半年末的1.74%下滑至今年上半年末的1.54%。分类型看,截至上半年末,大型商业银行的净息差较上年同期减少21BP;股份行和城商行均较上年同期减少18BP;农商行和外资行均较上年同期减少17BP;民营银行的净息差逆势回升,较上年同期增加了4BP。

中间业务增长乏力

作为非息收入的组成部分,中间业务原本被视为银行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目前也面临一定挑战。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高级副总监李倩指出,今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公募基金等代销业务难度显著上升,市场需求疲软、竞争加剧,投资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成本敏感度的提高等,都给上市银行的中收业务带来了一定压力。

资产质量面临压力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2023年二季度末,银行业的整体不良率为1.62%,今年以来有所改善,二季度末降至1.56%。不过不良贷款规模微增,由32001亿元上升至33398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由42240亿元上升至47525亿元。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部分行业和企业面临经营困难,这可能导致未来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进而影响盈利能力。

银行业如何应对挑战?

面对多重挑战,中国银行业需要多管齐下,积极应对。

练好内功,提升经营效率

银行需要做好不同周期的负债管控,优化负债端结构,力争降低负债端成本。同时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通过产品、服务、模式和管理创新,采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

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在过去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银行业信贷投向从早期偏重制造业,到后期增加房地产、基建领域的信贷配置,都与实体经济需求的变化有关。展望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对银行的信贷投放也将产生重大影响。科技行业或为银行带来更多信贷投放需求,成为重要的业务领域。

抓住机遇,加速高质量发展

“五篇大文章”指引高质量发展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牢牢把握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以及做好相关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

科技金融:

商业银行应加大对科技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综合化服务(包括金融和非金融服务),提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

绿色金融:

银行可针对支持环保、低碳、循环经济等领域,开发相关金融产品,发行绿色债券,推动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投资,助力绿色发展。

普惠金融:

银行应深耕小微企业、农村金融等领域,满足长尾客户需求,开发针对特定群体的定制化金融服务,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养老金融: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构建多元化、生态化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金融需求。

数字金融:

银行要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围绕客户需求,构建数字金融服务生态,赋能其他几篇大文章,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抓住“一带一路”机遇,拓展国际业务

在金融开放持续深化的背景下,“走出去”也是银行业践行担当、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体现。

未来国内银行业的发展应把握住跨境金融的需求,抓住“一带一路”等国家倡议,拓展国际业务,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中资银行应积极加大公司金融业务创新,全方位服务“走出去”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和当地企业客户,充分运用银团贷款、并购融资、项目融资等优势产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产业、国际产能合作等重点领域。

常见问题解答

1. 银行业息差收窄会对银行盈利能力产生什么影响?

息差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息差收窄会直接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为了应对息差收窄,银行需要积极开拓非利息收入,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以及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资产质量。

2. 银行业如何应对中间业务增长乏力?

银行需要进行结构优化,提升效率、增强创新能力,发展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业务,实现非息收入的增长。同时,需要提高投资收益贡献,提升投研能力、强化投资团队建设,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3. 银行业如何应对资产质量面临压力?

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提高信贷审批标准,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风险防控力度,并积极处置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率。

4. “五篇大文章”对银行来说意味着什么?

“五篇大文章”指引了未来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方向,银行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抓住机遇,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等领域加大投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5. 银行业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机遇?

银行需要积极拓展国际业务,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产业、国际产能合作等重点领域。

6. 中小银行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基于当前的趋势和政策导向,中小银行未来的发展态势可能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整合加速,减量提质背景下,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形成一批区域性强、特色鲜明的中型银行;二是差异化发展,部分中小银行将更加专注于特定领域或客群;三是发展特色业务,如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

结语

2024年,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多重挑战,但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银行需要抓住“五篇大文章”指引的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经营能力,优化信贷结构,拓展新业务领域,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相信在政策支持和自身努力下,中国银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